科学预防,守护师生春日健康
季节性流感是一种易在人际传播的急性病毒感染,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,可在高危人群中造成严重疾病和死亡。
传染源:主要为流感患者,其次为隐性感染者,以病初2~3 天的传染性最强。
传播途径:主要经飞沫传播。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手,日常用具等间接传播。
易感人群:人群普遍易感,感染后对同一亚型会获得一定程度的免疫力,但不同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。
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疫苗;
抗病毒药物可用于进行暴露前或暴露后预防,但其使用取决于多种因素,如个体因素、暴露类型以及与暴露相关的风险;
个人防护措施,如:勤洗手,并把手擦干;良好的呼吸系统卫生习惯,咳嗽或打喷嚏时要遮住口鼻,使用纸巾,并使用后正确处理纸巾;在出现感觉不适、发烧和其他流感症状时,尽早进行自我隔离;避免与病人密切接触;避免触摸眼、鼻、口。
水痘由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传染性强,临床特征是同时出现丘疹、水疱及结痂潜伏期10~21 天,多为 14 天。
传染源:水痘患者是唯一传染源,发病前 1~2 天至皮疹完全结痂为止均有传染性。
传播途径: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,亦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用具间接传播。
传染性:传染性强,人群对水痘普遍易感,易感儿童接触水痘患者后90%可以发病,一年四季均可发生,以冬春季为高峰。
诺如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:诺如病毒变异快、环境抵抗力强、感染剂量低,感染后潜伏期短、排毒时间长、免疫保护时间短,且传播途径多样不仅可通过食物、水、密切接触传播,还可通过呕吐物气溶胶传播、全人群普遍易感。国际上通常称之为急性胃肠炎。我国一直将其列入丙类传染病中“其他感染性腹泻病”。
诺如病毒具有明显的季节性,人们常把它称为“冬季呕吐病”。一般 10 月到次年 3 月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节,酒精和免冲洗洗手液没有灭活效果。
诺如病毒的预防:养成勤洗手、不喝生水、生熟食物分开、避免交叉污染等健康生活习惯。
流行性腮腺炎,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并可侵犯各种腺体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、肾、心脏、关节等器官。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,多见于 4~15 岁的儿童和青少年,好发于冬、春季,在学校、托儿所、幼儿园等儿童集中的地方易暴发流行。
传染源:人是唯一的宿主。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。
传播途径: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,也能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传播。妊娠早期可经胎盘传至胚胎导致胎儿发育畸形。
潜伏期:一般为 2~4 周,平均潜伏期约为 16~18 天。
传染期:腮腺肿大前 2 天至肿大后 9 天时间内具有传染性,发病前 2 天到发病后 4 天传染性最强。隐形感染者可具有传染性。
易感人群:普遍易感。自然感染后一般可获较持久的免疫力,再次感染极为罕见。
猩红热是由为 A 族β 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临床特征为发热、咽颊炎、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后明显脱屑。少数患者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、肾、关节损害,冬春季高发。
传染源: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。
传播途径: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被病菌污染的玩具、用具、手及食物等传播,还可通过受损的皮肤感染。
潜伏期:1~12 天,多为 2~5 天。
易感人群:人群普遍易感。感染后机体可获得血清型特异的抗菌免疫及特异性抗毒素免疫。婴儿可通过胎盘获得被动免疫。
牢记七步洗手法,在接触公共物品后,饭前便后,用肥皂和流动水勤洗手,不与他人共用毛巾,共用水杯,筷子,避免接触传播;咳嗽或打喷嚏时,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,避免飞沫传播。
不喝生水,自带水杯,饮用开水、不吃生冷不洁食物,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,不吃小摊位烧烤,油炸类食物。
教室、宿舍按时开窗通风,保持空气清新很重要,学习和居住场所的环境要定期消毒清洁,做好个人卫生的同时,保持公共环境卫生的整洁。
若出现发烧、头痛、咽喉肿痛、呕吐、腹泻、皮疹等症状,及时告知老师或家长,到相关医疗部门进行就诊。
面对季节性传染病高发期,老师需要注意的事项:
1.做好本班学生的晨午检,因病缺勤记录;
2.及时发现学生异常及时处置,及时提醒学生做好个人卫生和预防知识的宣传。